2014-08-08
科普教育已成为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全民科技素养的关键措施,并形成了政府大力推动、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社会各方广泛支持的良好氛围。
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民众的科学素养和科普工作的开展情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此外,由于科普产品缺少消费群体,科普产品很少能够商品化、产业化,再加上科普方面的创新研究缺少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以至于很少有企业和个人能够多年坚守在科普教育的事业上。
国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术科技”)总经理袁国术则恰恰就是数年如一日地坚守在科普事业上的一员。
钟情科普,创新科技馆建设
袁国术生长在四川威远经济落后的山区,从小学习条件十分艰苦,对神奇的科学知识有着无限的向往,却没有机会去了解科学的奥秘。
“自己的遗憾不能在下一代身上重演。”这是袁国术从事科普事业的初衷,也是袁国术多年来一直坚持的梦想。
“做科普事业,就是给大众、特别是给青少年的心灵播下科学的种子,这些种子如果能生根发芽,将来就是参天大树,可以硕果累累,这对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无疑有着巨大的好处。”袁国术坦言,如果早年能接触到科普,凭着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执着,或许自己也能梦想成为一名科学家。
袁国术介绍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科普工作取得了飞速发展。但作为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国内科技馆建设众生一面、缺乏创新等问题日益突出。富有远见的袁国术已强烈意识到这个问题,认为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需要创新引领和驱动,原创科普产品的研发是中国科普事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认识到问题容易,坚持去解决问题则很不容易。袁国术多年来一直坚持创新,将科研的思维应用到科普产品的创新当中,袁国术也因此成为行业中少有的用科研方法做科普事业的人。
为了更好地做好科普工作,从事科普事业的12年间,袁国术与科技馆同行,数次前往发达国家参观、考察,深刻感受到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普事业上的差距。与此同时,一种使命感在袁国术心中油然而生——一定要好好补课,赶上发达国家的科普水平,让国人也享受到先进的科普教育。
袁国术和他的同事开始尝试将国外科普展品制作的理念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以提高科普展教水平。为提高科普展品的集成化水平,袁国术带领国术科技主动从擅长的多媒体软件服务向科普策划、科普软件和科普硬件相融合的科普展品综合类服务转型,尝试采用科普、技术和艺术的跨界融合等手段研发互动展品。
为了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和实力,袁国术结合科技馆行业数字化建设、机电一体化互动展品研发的业务需求,系统学习了计算机信息系统、机械制造等多学科知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毕业的袁国术,又考取了贵州大学教育部现代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师从谢庆生教授。
袁国术说,科普的内容浩如烟海,展示的方式也应与时俱进,需要从业者永不停歇地学习。“活到老、学到老,这也是科普行业令人着迷的地方。”
12年来,袁国术做过的科普项目涉及生命、物质、基因、气象、地质等诸多方面,每做一个新项目就需要学习项目所涉及的相关知识。这一点也符合袁国术的性格,他是一个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善于学习、并能坚持的人。
12年来,袁国术带领国术科技默默地在科普事业上坚守着。如今,已累计取得了近20项知识产权,多项研发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被广泛应用于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地质博物馆等多个项目中。
淡漠名利,坚持只为那份责任
在今年的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主场,一组由国术科技研制的名为“科技魔轮”、“科技魔链”和“神奇的飞链”的科普展品博得了一致的好评。其中“科技魔轮”引起了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等领导的高度关注,国术科技展台也成为领导和观众驻足时间最长的展台之一。得到领导和观众的肯定,这是对袁国术数年如一日专注于科普新产品研发最好的肯定。
说到“科技魔轮”,袁国术又陷入了短暂的沉思。该科研产品集机械、数控、光电等技术于一体,将比较生硬的机械原理融入到颇具艺术设计的科普产品当中。先后投入超过200万元,历经4年时间,终于研发成功,且在北京科技周首次亮相便博得满堂彩。在没有任何资金支持,也可能带不来任何经济效益的情况下,袁国术坚持“挖东墙补西墙”,用其他项目的收入作为该产品的研发投入。袁国术一再表示,只要能研制出更多的创新型科普产品,自己就要坚持下去。
袁国术从事科普工作的12年,时逢我国科技馆建设的高潮时期,袁国术带领团队先后承接了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重庆科技馆、毕节科技馆、青海科技馆等一大批科技场馆的建设。
谈起参与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建设的那段时光,袁国术形容为“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时中国科技馆新馆和重庆科技馆两个大馆同时开工,袁国术带领的公司在中国科学技术馆展品中标公司中排名靠前,承接了“物质”、“基因”和“生命”三个大展区的建设,同时在重庆科技馆也承接了繁重的展品任务。袁国术和他的团队夜以继日奋斗了半年,最终圆满完成了建设任务。后来,袁国术每每到中国科学技术馆参观、考察,看到观众们体验他们策划制作的科普展品时,都感到由衷的自豪。
随着中国科技馆、重庆科技馆等一大批重点城市的科普场馆相继建成后。业界普遍认为科普市场容量有限,而且基本是非标项目业务,策划、设计、生产和管理难度较大,做起来十分辛苦。一批专门从事科普事业的公司纷纷转型,将重心放在地产、互联网等市场大、利润高的行业,仅将科普作为很小的一块业务份额,或彻底退出科普行业。相应的,一批从事科普事业的人才也纷纷离开科普行业。
当被问起有没有想过离开科普事业时,袁国术坦诚地说,“确实也想过,和团队也有过争论,但想想中国的科普事业刚刚起步,需要有经验的团队坚持去做,最终,我们坚持了下来。”在袁国术看来,科普事业具有很强的社会公益性,是无法单用经济效益来衡量的。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支持科普事业,袁国术还策划主编了《情系科技馆——我国科技馆发展的回望与思考》一书。“我国科技馆发展很快,但缺少一本系统回顾科技馆发展历史的书,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能记录老一代科普工作者的艰辛付出,让新一代科普工作者更好地了解科技馆,理解科普事业,更好地开展科普工作”。
袁国术深知科普事业任重而道远,但他一再表示,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自己都将一直坚持下去。(本文来源于人民网)
网址链接:http://scitech.people.com.cn/n/2014/0807/c1007-25425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