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27
新华网会议专题链接:http://www.xinhuanet.com/tech/zt/zt59.htm
3月27日,由北京市科委与新华网主办、国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承办的“2015年北京科技馆展品创新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名誉理事长、原中国科技馆馆长、“卡林加奖”获得者李象益,北京市科委处级调研员张星,新华网科技事业部总监陈光义,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宋向光,中国专利保护协会副秘书长崔建军,北京市安桥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家勇,国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国术,国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研发总监李桂雄等来自科技馆和科技馆展品制作企业的专家学者,从事发明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研究的专业人士,以及政府和媒体的相关人员共论科技馆展品的创新之道。
近30年来,科技馆在中国各地陆续崛起,打造“四位一体”科技馆体系的工作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与此同时,作为科技馆的“灵魂”,中国在科技馆展品研发方面的进展有限,能够称得上经典的展品数量非常少。尽管很多新建科技馆在开放时会宣传其展品创新率,以作为展示亮点,但时至今日,中国的科技馆业界尚无统一的科技馆展品创新评价标准。展品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没有得到应有认识,成为中国的科技馆业界缺乏展品创新动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与会嘉宾普遍表示,就西方发达国家的科技馆的展品创新经验来看,科技馆展品的创新主体,通常是作为科研机构的科技馆本身。但在中国,大多数科技馆的智力资源储备,尚不足以承担起研发、创新展品的重任。因此,科技馆自身研发、科技馆与科研院所合作、科技馆与科研院所及科技馆展品制作企业合作,以及科技馆展品制作企业自行研发,在目前的国情之下,均有可能成为创新科技馆展品的解决方案。
如今,创新包括了集成创新、模仿创新、发明创新等不同的层面。正如制造业领域的很多创新,来自于模仿和积累经验之后的质变一样,科技馆展品的创新也很可能会走同样的道路。但与此同时,加强对科技馆展品的知识产权保护,这也成为与会嘉宾的共识。长期以来,业界对科技馆展品的定性存在误区,认为这些展品仅具有公益属性,知识产权不受保护。这一误区,使科技馆展品制作企业习惯于对既有科技馆展品进行“山寨”,并凭借节约研发成本的优势,开展价格战以占领更大市场份额。这一类现象的存在,严重制约了科普展品制作企业研发新展品的积极性。
国术科技袁国术博士发言
由于科技馆展品研发工作的高成本、回报少,除国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等极少数企业外,大多数企业不愿额外投资进行展品研发工作。科技馆研发新展品能力有限,以及其他创新主体的短板,制约了科技馆新展品的诞生。为了推动科技馆展品的创新工作,建立起科技馆、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如今已势在必行。在本次研讨会上,各方专家学者探讨了建立科技馆展品数据库的可能性。这一数据库的目的,就是对全国各地科技馆已有的展品进行盘点和记录,方便业界及公众查询。此后,数据库还会对创新展品进行记录,以保护其知识产权,从而保护有志于展品创新者的积极性。
与会专家学者呼吁,中国应在科技馆提供的非正规教育带动正规教育方面,向西方发达国家看齐。这不仅有助于公众科学素质的提升,也可以让科技馆的科技教育功能得到更多的重视,从而带动科技馆的科普展品创新。(来源:新华网)